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文化输出,成功将中国潮玩品牌推向全球,成为潮流符号。
2.Labubu在欧美等地风靡一时,母公司泡泡玛特股价狂飙200%,创始人王宁成为新河南首富。
4.另一方面,泡泡玛特火爆的背后,也符合心理学上的“投射机制”,成为年轻人的“社交货币”。
5.未来,如何培养孩子真正胜任时代和社会发展的“软实力”,将是摆在无数家庭面前的重要一课。
当知识被解构、学历陷入贬值危机、个体成为内容主导的时代,谁能掌握更多机会?
泰国公主高调带着它逛街,Labubu新系列产品被泰国官方授予“神奇泰国体验官”的荣誉称号。
好莱坞巨星几乎人手一个,韩国人为了它通宵排队,英国甚至有人为了它大打出手!上一次掀起这种全球热潮的,恐怕还是几年前iPhone首发的时候。
随着Labubu风靡全球,母公司泡泡玛特股价狂飙200%,创始人王宁也一跃成为新河南首富。
一个三本出身、非名校毕业、没有什么资源背景的“普娃”,靠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文化输出,让中国潮玩品牌和设计,首次成功出海,成为令全球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符号。
但是,千亿潮玩帝国的横空出世背后,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和新的机遇,却值得中产家庭深思。
1987年,王宁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的一个小镇上。家里没什么背景,但父母是那一代最早下海经商的那批人,摆过地摊、开过小店,卖过唱片、钟表和渔具。
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在高考后。那年夏天,他办了个足球培训班,靠着不错的球技和三寸不烂之舌,招来了十几名学生。第一次用自己的点子赚到钱,尝到了经商的甜头。
2005年,王宁考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,专业是广告学。这是一所民院校,在当时被称为“三本”,没什么光环,但他并没有因此向生活妥协,反而在这里激发出了更多实践热情。
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属于中外合作办学,鼓励学生创业,这为王宁提供了试验和试错的土壤。
他在大一时成立了“Days Studio”的团队,帮新生拍校园生活纪录片,刻成VCD、DVD卖给同学留作纪念,首批1000张半天就卖完。这让他意识到,人们愿意为情绪买单。
2008年,王宁发现了新的销售模式,在校园对面开了一间“格子铺”,在当时已经算是极具商业前瞻性的“共享货架”模式。
毕业后,他带着卖出格子铺的20万启动资金北漂创业,2010年,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泡泡玛特线下门店,试图仿效香港潮品集合店LogOn,打造一个潮流杂货平台。
创业前五年,泡泡玛特做的是“什么都卖”的杂货铺,营收乏力、品类泛滥、品牌辨识度低。
2015年,全国27家门店全年亏损超过1500万元,核心代理产品Sonny Angel也被取消了授权。对王宁来说,那是一段至暗时刻。
最后他做了一个冷静又冒险的决定,放弃杂货模式,聚焦潮玩IP,转型为品牌驱动型公司。
他通过用户调研,挖掘出了Molly这一IP,果断飞往香港签下设计师拿下独家授权,一战翻身。
短短两年时间,Molly就为泡泡玛特带来超2亿营收,彻底盘活了公司的造血能力。王宁也开始意识到,不能只是销售商品,而是要打造文化符号。
接下来,他陆续签约全球350多位艺术家,陆续推出了Labubu、Dimoo、Skullpanda等现象级IP,泡泡玛特也一路高歌猛进,从一家小众潮品门店,成长为一个市值千亿的潮玩帝国。
不过,泡泡玛特大获成功的同时,也开始跳脱出了普通的潮玩消费属性,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。
目前旗下最火IP,Labubu在消费市场上的价格不断攀升,已经吸引了大批黄牛和有投资心理的买家。
有报道显示,过去倒卖茅台的黄牛,现在都直接开始转型卖Labubu,声称利润要比卖茅台高。
问题来了,为什么一个几十块钱的IP玩具,会这么火?它最初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追捧和疯狂传播的原因,到底是什么?
近年来,经济下行一词我们也常常挂在嘴边,但是泡泡玛特却逆势崛起,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风口。
泡泡玛特的核心产品“盲盒”,很多人并不陌生,小时候吃小浣熊方便面抽卡、奇趣蛋里的小恐龙都是盲盒的一种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,叫间歇性奖励机制(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),这套机制最早应用于赌博游戏。
盲盒之所以让人上瘾,正是因为它将不确定性与期待感,绑定在了一起。每一次开盒,都是一次心理豪赌,激活了大脑多巴胺的分泌,让人欲罢不能。
泡泡玛特显然深谙其道,比如隐藏款、超隐藏款的中签率极低,抽中概率低至1/144。
另一方面,又持续与知名IP联动制造话题,推出迪士尼、Hello Kitty、艺术家合作款等,每一次上新都仿佛一场潮流追逐战。
对于泡泡玛特爱好者来说,每一次抽盲盒的成本几十块钱,相当于花两杯奶茶的钱,就可以体会到感性消费带来的满足感和情绪价值。
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、社交关系浅、精神压力大,尤其是对Z世代而言,他们从小就习惯了线上连接,却在真实关系中感到越来越感到空虚。
在“内容即社交”的今天,每一次开盲盒、每一次限定款的获得,每一次晒圈分享,都可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谈资与展示。
泡泡玛特就这样用一个个玩偶,连接起了千千万万个孤独个体,成了年轻人的“社交货币”。
以Labubu为例,这样一个古怪、丑萌的角色,和饺子导演设计的魔童哪吒形象一样,都不是传统上的可爱,却让无数人找到了情感共鸣。
有人认为,正是因为Labubu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,它身上有邪气、有狡黠、有孤独、有倔强,很像无数个在夹缝中成长的年轻人。
他们无法在现实中完整表达自己,但在这些丑萌角色身上却找到了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。
可以说,泡泡玛特不过是一面镜子,它的流行,某种程度上照出的,也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图谱,他们孤独、焦虑、期待奇迹、渴望连接。
Labubu的这番潮流狂欢,吸引了从流量巨星、体育明星,再到普通青少年群体,纷纷入坑。有一位在港大读博的女生就表示,购买和收藏Labubu,能帮她从繁重高压的科研工作中,获得短暂的精神放空。
看似无用的潮玩,正在扮演和动漫、网游、Cosplay等相似的功能,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情绪容器,帮助他们在非现实世界里获得不一样的身份认同。
这几年,“情绪价值”几乎成为一个网络热词。它指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。
有心理咨询师表示,在亲子关系中,父母提供的高情绪价值,也就是为孩子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安慰,对孩子的自我认知、良好关系的构建,有很大影响。
在父母提供的情绪价值里,藏着孩子需要的爱与安全感。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动力来源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们都以为时代的红利已经结束,留给90后、00后的只有时代的黑利——高企的房价、贬值的学历、难解的就业困局,以及无处不在的内卷。
但泡泡玛特的崛起却揭示出一个不同的逻辑:在越来越多非传统的新兴行业中,机会不再只青睐于大家想象中的精英背景,那些懂趋势、能折腾的普通年轻人也可以逆风翻盘,关键是是否具备一定的“软实力”。
不同于过去建筑、律师、金融等传统行业,有较严格的专业和学历限制,甚至需要一定名校光环作为背景加持;而新兴行业如潮玩、AI、直播、电商、电竞、动漫、新媒体等领域,没那么严格的准入限制。
这也是为什么,从《哪吒》的导演饺子、到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,再到泡泡玛特的王宁,这些在新兴行业掀起巨浪的黑马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、好学生,反而是一群曾被贴上不务正业、偏科严重、非名校生标签的年轻人。
他们的优势,并不在于简历上有多好看,而在于自己对某个领域的热爱、敏锐的洞察,以及在混沌中试错的勇气。
就像泡泡玛特,能作为中国文化品牌最成功的出海企业之一,打造出令全球年轻人追捧的文化符号,离不开王宁对时代趋势、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,以及强大的文化理解力。
他邀请全球艺术家共同参与IP创作,比如,泡泡玛特的Space Molly系列,就像是一个创作的载体,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可以进行再创作。同时,他也将潮玩和各国传统文化相碰撞,比如在东南亚推出身着泰国传统服饰的Labubu。
不可否认,“名校—名企”的精英路径一如既往有它的强大优势,但是,这个快速裂变的时代,我们也要看到不断涌现出新的机遇、赛道,需要更多具备“软实力”和文化竞争力的年轻人。
当知识正被互联网解构、学历不断被贬值,个体成为内容主导的时代,那些能读懂和理解人性、把握时代趋势、有强大社会实践能力的孩子,无疑将拥有更多的机会。
与之相对的是,如果还仅仅满足于追逐名校光环,成为应试体系中的优胜者,却忽略了去挖掘自身的热爱,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“软实力”,即使一路进了名校、名企,也很容易触摸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。
未来,如何培养孩子真正胜任时代和社会发展的“软实力”,将是摆在无数家庭面前的重要一课。
Contact: PG电子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Phone: 13800000000
Tel: 400-123-4567
E-mail: admin@youweb.com
Add: Here is your company address